决策咨询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咨询

关于加快重启我省核能建设重大工程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06-03 作者: 管理员 阅读量:1722



关于加快重启我省核能建设重大工程的建议
 
江西省核学会 东华理工大学 核工业江西矿冶局

      2013年11月,由中国核学会和江西省科协主办、江西省核学会和东华理工大学承办、全国21个省级核学会协办的“第十届全国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三核’论坛暨江西省核学术年会”在南昌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李冠兴作了“确保安全、加强沟通、积极推进内陆核电的建设”的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科技委副主任叶奇蓁作了“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的开发与应用”的核前沿技术报告。省核学会和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还邀请与会院士和专家,实地考察了我省彭泽核电项目。与会的230多位国内核科技界、企业界和业内人士代表,有针对性的就我国发展核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尤其是在推进内陆核电站的建设上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和成果。一致认为:
———“目前中国的核能只占不到2%,理想比例是在10%以上。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的转型升级已十分紧迫,应尽快启动内陆核电。时下国人广泛关注的雾霾与能源结构调整问题,都可以从发展核电中找到答案。”
——— “我国核电站建设有安全保证,进内陆是大势所趋。我国有关核电发展的规划与政策是稳妥的,对安全标准的考量也是最高的。“AP1000技术”,其运行的经验与积累的数据可为以后内陆核电站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从设计上实现了“兜底”,确保内陆核电安全。”
———“推进内陆核电站的建设的充分条件是加强沟通,深化公众参与,增强社会信心,获得当地政府和群众对核电的支持和认可。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内陆核电的建设”。
——— “核电项目建成后,其社会经济效益将充分发挥出来。只有项目能够上马和顺利建成,才能为各方带来实惠。如果项目搁置不前,又不能纳入议事日程,将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院士 专家和业内人士还结合江西省情和核能开发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建议:江西是我国核能开发最早的省份之一,要抓住机遇,积极对接国家核能新政,发挥江西核能资源开发的显著优势,顺天时而恢复发展内陆核电的信心,扬地利而重启江西核能建设重大工程,快上“两核”多上“小堆”, 打造低碳核经济增长极,为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夯实基础。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观点和建议,呈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一、不进则退,江西发展核能时不我待
我国发展内陆核能的目的,一是更高效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供应需求,二是更有效地保障能源供应过程的安全和清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经济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快车道,全省经济总量呈跨越式增长,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不断提升。然而,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成为阻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体现在:
    (一)经济发展受到能源短缺的掣肘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江西电力发展速度的相对滞后成为了威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电力供应能力提升速度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要。近五年,江西发电量平均增长速度仅在5%左右,远落后于经济总量10%以上的增长速度,造成了电力缺口的不断加剧。2012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为867.7亿千瓦时,而全省发电量仅为759.6亿千瓦时,缺口高达108.1亿千瓦时,是2010年的1.7倍;全省统调发电量614.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了5.4个百分点,供需矛盾加大。
     二是,一次能源储量严重不足,常规电力发展空间有限。江西缺煤、少水电、无油气,一次能源相当匮乏,近60%依靠省外调入,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江西水能资源理论储量为682万千瓦,占全国的不到1%;其中技术可开采量仅为610万千瓦。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占总量的69%,剩下的份额经济性差,开发价值不高。在水力资源“开发殆尽”的情况下,全省电力的发展主要以火电为主,而江西电煤的储量不足又客观上制约了火电的运行和发展。现保有储量严重不足,2012年,全省煤炭产量仅2690万吨,消费量却高达6700万吨,大量依靠外省调入,运输成本激增,效益下滑,而随着我国煤炭供应中心西移,通过调入煤炭补充能源缺口将更加困难。
    (二)环境压力倒逼能源转型
    生态、绿色是江西最大的品牌优势,也是一系列优势产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但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江西面临的环境考验也日益凸显。
    从省环保厅近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来看,在我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大量使用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燃料所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正是造成我省酸雨覆盖面大、频率居高不下,雾霾天增多的主要问题原因之一。2012年,全省统调装机容量1533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384万千瓦,占比90%之高。按照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全省火电规模和煤炭消耗还要进一步增加,江西面临的环境压力将更加巨大。
     鉴于减排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国家对能源结构调整十分重视。国务院在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其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燃煤电厂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了大势所趋。在环护部出台的国家生态红线管控的政策措施和生态红线管理法规中,江西被国家确定为“四个”生态红线划定试点工作省份之一,将对生态红线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江西要在经济上奋力赶超的同时,继续保持和提升生态环境,实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双丰收,必须及早开始着手能源转型,加大力度发展低碳、清洁的绿色新能源。
     二、大势所趋,江西发展核能正当其时
    1、核能是世界公认的安全、低碳(绿色清洁)、高效的能源。在2013年“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上,与会代表取得一致共识:利用核能将会帮助各国经济更具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日本福岛核事故并未冻结世界核能发展,目前全球共有434台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核发电量占总电量17%,有69台在建核电机组。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已经制定了大规模发展核电的计划,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越南等国也决定引入核电。
全球在运的核电机组中一半以上建在类似江西的内陆地区。小型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鼓励发展的新型核能(电能、热能)系统,是大核电的良好补充,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青睐,被国内市场接纳的脚步正在加快。2013年10月22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华时说:“没有核能,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发展。”
     2、我国核电建设政策“回暖”。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讨论并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重启了暂缓一年多的核电项目审批,内陆核电建设政策“回暖”。而不久前,我国首次向社会公布了内陆核电环评报告,得出重要结论:“内陆核电与滨海核电一样安全,必须加快内陆核电的建设步伐”。2013年7月,中国工程院10多位院士联名致信国务院领导,认为内陆核电是我国发展低碳能源的重要抉择,李克强总理要求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抓紧认真研究启动建设AP1000后续项目;2013年,国家能源局增设核电司提速产业发展,启动了核电重大专项立项申报工作,核电建设将入快车道。2013年11月,国务院为落实“在确保安全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方针制定了具体部署,计划到2020年,全国实现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8800万千瓦;现有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4620万千瓦(46台机组);拟建核电装机容量4180万千瓦,已批1280万千瓦(10台机组),待批2900万千瓦(其中内陆核电1000万千瓦),内陆核电建设政策“回暖”。同期,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向外界透露了中国拟大规模发展核电的信息。在2013能源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能源部副部长陆佑楣表示:“为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的转型,应尽快启动内陆核电。目前中国工程院已经设立了课题,正在研究推动重启内陆核电”。 2013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时隔近两年多首提“加快”发展核电。2014年1月13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强调:“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建设”。
     3、江西核电建设蓄势待发。为了建设生态江西并解决一次能源贫乏的问题,我省将彭泽和万安两大核电(简称“两核”)列入《鄱阳湖经济区建设规划》的核心工程,并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
2007年,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10年,彭泽核电(装机容量远景规划为600万千瓦,预计投资600亿)“两评”报告获得正式批复,省委省政府将彭泽帽子山核电建设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支撑体系,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并正式送审,一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程提前开工,“九通一平”、环境评估、彭湖高速、核电移民安置等配套工程已全部竣工。原规划2012年前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2015年左右建成2台1250兆瓦核电机组。
     2009年,中核江西核电公司筹建处成立,开展了万安烟家山核电工程(远景规划为500万千瓦,预计投资600亿)系列前期工作。2010年,万安烟家山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和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大纲、质量保证大纲通过评审;目前完成了环评报告、安评报告和可研报告;原规划“十二五”开工建设2×125万千瓦机组,“十三五”投产。并初步开展了峡江、鹰潭、鄱阳、抚州、赣州等大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2013年7月,中核新能源公司为发展江西核电建设,对江西模块式小型堆项目厂址普选报告进行了评审,上饶市横峰县、赣州宁都县、新余市、南昌县、新建县等“小堆” 厂址水文地质等条件适宜,是小核电厂址的大宝地。横峰县、宁都县、新余市、南昌县、新建县“小型多用途模块式反应堆”核电项目已先后签约。 
但是,在彭泽帽子山——这个号称中国内陆核电最优质的核电厂址,曾经的火热之地,却在中电投江西核电公司投入近30亿资金之后,由于项目不能开工,中电投江西核电每年需支付财务费用超过1亿元、厂址维护成本2000万元,目前深陷主要靠中电投集团委托贷款来支撑的窘境。 
    三、人杰地灵,江西发展核电优势明显
    不同于火电、水电面临“煤矿见底、细水长流”的发展困境,江西在发展核电上可谓资源丰富,得天独厚。
一是地质优势。核电站的建设对厂址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地质条件,也正因为如此,核电站厂址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江西是我国仅有的不处在地震带上的几个省份之一,地质稳定,不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地质条件,史上也没有发生能影响核电站安全的地质灾害。国内核电专家一致认为:国内三个核电厂址(江西彭泽、湖南桃花西、湖北咸宁)通过充分勘察和论证,彭泽核电厂址最好,具备列为首批内陆核电示范工程的优势。
    目前,江西省已有彭泽帽子山核电站、万安烟家山核电站两个厂址被列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厂址,另有峡江、鹰潭等厂址也在积极开展论证工作。其中,彭泽帽子山是国家首批内陆核电厂址,综合条件十分优越,项目“四通一平”和移民搬迁等前期工作已经全面完成,一号机组已具备负挖条件,发展优势更加明显。二是资源优势。江西的核电优势资源包括铀矿资源和水资源。铀是核电必须的燃料,是核电发展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江西省有六大铀矿带、七大铀矿田,各类铀矿床91个,铀资源储量占全国探明总量的35%,是我国最大的铀矿资源基地,将能得到充足的核燃料供应。因此,在江西建设核电站可谓是“近水楼台”。此外,自然水源也是关系核电站建造、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江西省内湖泊众多、河流密布,属于长江中下游沿江省份,天然储水条件优越;虽然这些水资源因为流速缓、落差小不利于水力发电,但却为核电厂的换热取水、设备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人才优势。江西省核工业的发展基本上与我国核工业同时起步,建设了第一批地质队、矿山和冶炼厂,在核专业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基础。位于江西抚州市的东华理工大学是我国最早拥有和一直保留核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也聚集了许多核电方面的专家;此外,在核工业地质勘探、铀矿开发、核级材料等涉核行业,江西省也有较多的专业人才。这些技术力量的储备为核电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四是技术储备优势。江西核能的开发与核技术应用工作,也是全国最早的省份。1958年成立了江西省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和江西省原子能研究所, 1960年原子能研究所试验生产出了第一块天然铀,1962年建成了华东地区第一个辐照站,率先开创了核能技术应用研究。
----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长期从事放射医学和辐射防护的基础研究工作,50年来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二七○研究所是我国铀成矿理论应用研究的先锋,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南方硬岩铀矿冶试验中心是我国专业从事南方硬岩铀矿石加工工艺研究的机构,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防科技进步奖。
     五是建设队伍优势。江西有一支装备优良,技术过硬的核工业建设队伍,现有企业具备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资质。江西核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有完整的铀矿冶退役治理项目管理体系;南昌凯利核技术工程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我国核电项目服务的公司,已经为我国浙江秦山核电、三门核电和福建福清核电及海南昌江核电等从事专业的核电服务。
    目前,江西已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产科教卫”体系,是核技术和建设队伍的大本营。可以预见,在我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政策下,江西只要紧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做好准备,发挥好具备的独特优势,江西核电产业在发展升级、色绿崛起、推动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四、顺势而上,加快江西核能建设
    我省经济一直欠发达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大规模经济”,而核电则是世界公认的“大规模经济”。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方针,把江西的发展和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为此,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 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筑,生态安全进一步保障, 调结构、转方式已成为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核电项目将成为实现江西绿色崛起提供重要支撑,对壮大江西经济,以及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尽快重启我省核能建设重大工程
    当前,学界和商界推进内陆核电建设的呼声不断。湖南湖北核电厂址条件虽不如江西,但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欲求争先。2013年两会湖南省一号提案:建议要尽快启动湖南的核电建设,李克强总理表示:“希望你们做好准备”。
    国家核能新政的导向,为我省发展内陆核电树立了信心,上下给力、排难而进,尽快恢复我省核能建设重大工程计划是当务之急。建议在省政府的主导下,有关部门加强对核电业主的指导,在正确理解国家核能新政下,抓紧补充修订我省核能建设重大工程计划,从技术、程序及科普等多方面入手,引导全社会对核电发展的关注,树立信心、蓄势待发。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对口沟通,让国家看到江西发展核电的迫切要求和决心,争取抢先拿到核电项目“路条”。 核电厂当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方面的沟通与协调,特别九江市与彭泽县政府应积极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多沟通,解决好彭泽“望江争端”问题,尽快重启我省核能建设重大工程,从而变资源为效益、留人才谋发展,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将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2、统筹规划,快上“两核”多上“小堆”
    我省早已将两大核电列为《鄱阳湖经济区建设规划》核心工程,核电建设条件已经成熟,彭泽核电项目前期已投入约30亿元,省领导一直很关注“两核”项目。我省应顺天时、扬地利,加快核能发展步伐,努力赢得内陆核电的先机,或保持和湖南省、湖北省同样积极同步推进,实现两大核电“十二五” 获批、“十三五”开工建设的调整规划。
小型多用途模块式反应堆——“小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鼓励发展的新型核能(电能、热能)系统,是大核电的良好补充,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多方青睐,被国内市场接纳的脚步正在加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科技委副主任叶奇蓁指出:小型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鼓励发展的新型核能(电能、热能)系统,没有内陆和沿海的限制。2013年7月,江西模块式小型堆项目厂址普选报告通过评审,各县市政府和投资人(中核集团等业界)积极性都很高,省政府应顺势而为,统筹规划多上“小堆”。
    3、开展核电科普宣传,走出内陆核电认知迷雾
    我国《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深化公众参与,增强社会信心”,社会和公众支持程度是影响核电发展的重要环节,公众对建设内陆核电厂的疑虑本质上是核事故对社会心理影响的反映,消除这种影响为核电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亟待加强。“核能发展,科普先行” 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建议省政府加强对核科普公共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鼓励省核学会和邻近省核学会(如安徽省核学会)联合,创新核科普载体,运用多种形式,联合开展核电厂周边地区基层核科普活动,做好内陆核电安全性宣传,针对不同知识结构的公众进行差异化沟通。通过院士专家的讲座互动,答疑解惑,形成共识,提高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估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活动的广泛性,使公众更加懂核拥核,打牢核电发展的社会基础。
    4、相关保障措施建议
    进一步加强我省核能组织机构建设与科学决策,鼓励江西矿冶局和中电投江西分公司多参与核能决策咨询,从战略高度上去协调和推动布局江西核能,快上“两核”(大核电)、多上“小堆”(小核能)。
    为使核能建设工作能够按计划顺利推进,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核能项目优先发展的政策(如项目用地、投资审批等)。
    充分发挥我省核工业“产科教卫”体系完善的优势,打造全国性核能产业基地,构筑核电装备、核电运营、核矿开采、核燃料循环体系等完整的产业体系,更好地为我省高效发展核电服务,做大做强我省核产业经济规模。
 
   单位负责人:江西省核学会理事长/核工业江西矿冶局副局长/研究员级高工 吴三毛
   报告执笔人:江西省核学会秘书长/研究员级高工 梁金龙
                        江西省政协委员/核工业江西矿冶局原副局长 王光熙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关于申报江西省科协2014年决策咨询课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