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拟推核电标准设计模式
发布时间:2014-06-12 作者: 管理员 阅读量:2328
国家拟推核电标准设计模式
中国核电之前是“万国牌”,引进了几个国家的堆型与技术,这样难以形成合力。
国家能源局正致力探索并推广核电标准设计模式。即将出台的《核电厂核岛工程标准设计及技术创新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新建核电项目原则上应采用标准设计,真正统一中国核电技术路线。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总设计师郑明光近日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中国核电之前是“万国牌”,引进了几个国家的堆型与技术,每个电站都不一样,这样发展下去难以形成合力。
统一技术的好处首先在于,加工制造厂可以根据统一的技术要求来做,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此外,统一技术,齐心协力,也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核电大单争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按核电站核反应堆的慢化剂、冷却剂、核燃料、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堆型。不同堆型核电站产业化发展,对工业体系、基础结构的要求,会有很大差别。国家能源局今年年初公布的《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融合技术论证,避免多种堆型重复建设。
统一技术路线的优势
“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如果堆型稍微少一些,那么无论是安全审评机构、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标准化、规范化、流程的优化,包括管理模式的优化,可能会做得更好一些。这对提高核电的整个安全性、经济性,包括将来的运行管理都会有好处。”
东方早报:之前中国的堆型、技术很多,现在统一技术路线,会有怎样的优势?
郑明光:这个问题我觉得提得非常好。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如果堆型稍微少一些,那么无论是安全审评机构、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标准化、规范化、流程的优化,包括管理模式的优化,可能会做得更好一些。这对提高核电的整个安全性、经济性,包括将来的运行管理都会有好处。
中国目前整个堆型的发展,可能有历史因素,包括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合作所带来的一些格局变化。但从堆型本身来讲,目前发电主要是压水堆和重水堆两种堆型。压水堆里还有很多的共性技术,如俄罗斯的VVER和法国的EPR,也是压水堆技术,目前也属于三代范畴之内,包括AP1000,这些技术的共享、交融,其实对我们国家的核电技术发展会有积极的影响。因为核电技术有很多是相通又相融的,同时又可以相互借鉴的,某种程度上还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所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如果国内有多种核电技术,而且都是先进的核电技术,对我们下一步发展来说,基础将更为扎实,了解更多。
如果只确定一种堆型,那么你不太可能清晰地了解这种堆型的弊端。多种堆型以后,可以相互比对,谁好谁坏,取长补短,为我们下一步技术的发展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也经常在反思,ERP好在哪?AP1000好在哪?VVER好在哪?包括重水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样的话,对形成国家的战略、国家的核电型号是有帮助的。对制造业来说,过程可能比较烦,各种堆型都有,各种设备都有,各种材料指标都有,但在过程中它也会借鉴哪种材料在哪些方面有优势。所以有难题、麻烦,但是这些难题和麻烦背后,也会给我们带来对技术、装备、材料更深的理解,将来可能对发展思路有帮助。因此,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正反两方面的。
对国外来说,毕竟各自有各自的需求,市场有市场不同的要求。究竟上哪种,我认为都是自己的行为。但非能动的安全技术,应该说从安全性、可靠性,一般来说都会高于能动技术。当然,我们也在考虑非能动内如何强化能动的作用。能动作用一般不考虑在地震情况下,它设施都在,能动设备也有,不是说非能动之后,能动设备就没了。能动设备都有,但相对来说抗事故能力稍低。我们也在考虑能动设备的抗事故能力是不是可以适度提升?在合理的经济性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所以提出来两个观点:一个是对放射性的排放,叫安全、可行、尽量低。怎么样做到尽量低?对安全性的标准,怎么样做到合理可行,尽量高?满足中央提出来的最高安全标准、最先进的技术、最严格的排放要求,这“三最”怎么来落实?
“拟推广标准设计模式”
“即将出台的《核电厂核岛工程标准设计及技术创新管理暂行办法》包括:开展标准设计评审,形成第一版‘国家版’标准设计,并用于后续首批项目。即将成立核电厂标准设计和技术创新委员会,负责持续管理、维护和完善标准设计,推动设计改进和技术创新。”
东方早报:中国以AP1000和CAP1400为建造的主线之后,未来在核电建造审核流程上会不会有变化?是否省掉一些环节?因为毕竟是通用型的。
郑明光:国家能源局致力探索并推广标准设计模式。
即将出台的《核电厂核岛工程标准设计及技术创新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新建核电项目原则上应采用标准设计,真正统一我国核电技术路线。
该《暂行办法》包括以下几点:
开展标准设计评审,形成第一版“国家版”标准设计,并用于后续首批项目。
即将成立核电厂标准设计和技术创新委员会,负责持续管理、维护和完善标准设计,推动设计改进和技术创新。
以建设一批、改进一版为方针,不断完善CAP1000标准设计,进一步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未来或需造300个机组”
“将来比较合理的能源结构可能是,核电5亿千瓦、煤电5亿千瓦、油电气电5亿千瓦、太阳能5亿千瓦、风电5亿千瓦,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结构的话,那么环境等各方面都会比较好。”
东方早报:你预计中国未来的核电发展空间有多大?
郑明光:我预判的话,中国将来最起码要造300个机组。因为从整个电力结构来说,中国的经济要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要提高,电力需求到2050年前后总共要达到25亿千瓦左右的规模。现在我们基本上每年要上升1亿千瓦,像2013年增加了9000万千瓦(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013年底的装机容量是12.47亿千瓦,到明年年底的话,预计会上升到1490百万千瓦,也就是14.9亿千瓦。目前全世界的电力装机容量不到60亿千瓦,我们国家实际上占了1/5还要多。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要不断发展、城镇化要发展,中国的电力还是需要的。目前雾霾已经这么严重,煤炭经济应该进行适当的限制,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趋势。现今火电已经达到8.66亿千瓦,水电2.8亿千瓦,核电的话,5月4日福建宁德二号机组投运,已经达到1600多万千瓦。太阳能差不多也是这个规模,风电8300多万千瓦。目前的能源结构肯定是不合理的,将来比较合理的能源结构可能是,核电5亿千瓦、煤电5亿千瓦、油电气电5亿千瓦、太阳能5亿千瓦、风电5亿千瓦,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结构的话,那么环境等各方面都会比较好。因此,主要关键是降低煤发电比例,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如核电。
东方早报:那么这样看来,未来核电机组容量还是相当巨大,如果预计300个机组的话,那么平均每年预计会新投入多少?
郑明光:如果按照目前中国整个装备制造业的能力,10台机组应该没太大问题,10台机组就是1000万千瓦,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能力,能够年产10个核电机组的设备。上海电气[3.51% 资金 研报]原来计划6-8台,东方(东方电气[1.68% 资金 研报])也是这样,哈电(哈电集团)也是这样,你说每个厂都生产6-8台,这不现实。但是每个厂生产3台,我觉得它们还是有足够能力来做的。